4月25日,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导,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天津市知识产权局、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和河北雄安新区管委会联合主办的“2025京津冀知识产权保护活动”在雄安新区举办。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及京津冀三地知识产权局、雄安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参加活动。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蔡鑫在致辞中表示,知识产权事业始终与京津冀发展同频共振,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充分发挥创新要素优势,积极共享各类优质资源,深入推动三地协同构建“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工作格局。下一步将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供给和技术供给的双重作用,着力推进以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精准对接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有效支撑三地产业协同。
本次活动以“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为主题,京津冀知识产权部门聚焦京津冀知识产权一体化发展,由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朝阳(设计服务业)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等11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维中心共同签署了《京津冀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合作备忘录3.0》,北京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心等5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分中心共同签署了《京津冀海外知识产权纠纷联合应对指导服务雄安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发布了“京津冀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和“京津冀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十大典型案例”,集中展示三地在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海外纠纷应对指导等方面的显著成果。与会专家围绕“人工智能赋能知识产权保护”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推动构建更加智能、高效、便捷的现代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2024年,北京市知识产权局指导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公共服务中心不断强化京津冀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协同开展专利侵权判定201件,为京津冀地区电商平台快速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提供专业支撑;联合印发《京津冀海外知识产权联合指导工作规程》,互通海外纠纷线索283条,为京津冀三地企业联合应对海外纠纷提供了紧密高效的联系纽带;联合举办《专利导航指南》国家标准应用、海外知识产权保护等专题培训活动,服务区域新业态新领域创新发展。下一步,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将持续做好三地协同保护工作,打造知识产权保护协同体系,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探索在数据产权登记、海外纠纷应对指导的信息共享、办事同标上取得突破,促进三地创新主体知识产权保护能力的提升。
(公共服务中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