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1. [索  引  号]
  2. [发文机构]
  3. [实施日期]
  4. [成文日期]
  5. [发文字号] 〔〕
  6. [废止日期]
  7. [发布日期]
  8. [有  效  性]
  9. [联合发文单位]
  10. [主题分类]
我市召开北京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新闻发布会

  2023年4月20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与市知识产权办公会议联合举行北京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新闻发布会。会上,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潘新胜发布了《2022年北京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市知识产权局、市版权局、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北京海关、市文化执法总队、市高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分别回答了记者提问。

  图片1

  2022年,北京市知识产权综合实力持续全国领先2022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报,北京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工作成效突出,获督查激励。在第23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中,北京地区共获奖165项,包括金奖9项,占获奖总数的1/4,稳居全国首位。

  2022年,全市专利授权量20.3万件,其中发明授权量8.8件;全市商标注册量38.7万件PCT申请量1.1件;全市著作权登记量105.4万件。植物新品种申请量620件,授权量401件。截至2022年12月,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18.3件,稳居全国第一。全市有效发明专利量47.8商标有效注册量总计290.8万件。

  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方面,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共办结知识产权类案件858件,罚没款1829.4万元。市知识产权局办理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49 件。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共检查各类实体经营单位3787家次,巡查网站7293家次。市版权局监测发现侵权链接534.7万条,受理并调处各类著作权纠纷案件1.4万件。市农业农村局共组织种子和植物新品种权检查生产经营主体2618个次,查处农作物种子违法案件75件。市公安局破获知识产权类案件598起,刑事拘留357人。北京海关共查获涉嫌侵权商品3299批次、63.4万余件。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方面,全市三级法院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72778件,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74506件。市检察机关共受理审结审查逮捕侵犯知识产权案件171件354人,依法批准逮捕69件115人。

  2022年北京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主要有五个特点: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知识产权工作统筹协调。全面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指示精神,自觉站在“两个大局”的高度认识和把握知识产权工作。推动市委、市政府出台《北京市知识产权强国示范城市建设纲要(2021-2035年)》,面向未来十五年描绘首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蓝图;颁布《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筑牢新时期知识产权首善之区法根基。积极发挥区域优势印发《2022年北京市区域知识产权工作方案》,开展“一区一特色”专项工程,海淀区、朝阳区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丰台区、石景山区、大兴区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

  二是加强部门协同,打造知识产权多元保护格局持续探索数据权益保护规则,与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建立版权保护行政司法协同治理工作机制,全国首创的北京市软件正版化检查服务系统成功上线。聚焦重大活动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市级横向协作、市区纵向联动工作机制。开展侵犯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执法专项行动和“冰锋·2022平安冬奥专项行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受到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通报表扬。开展知识产权多元保护。市知识产权局高质量推进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试点工作,开展打击商标恶意注册专项行动北京法院审结全国首例药品专利链接案“中外制药诉海鹤药业”案,对盗播卡塔尔世界杯的行为及时作出禁令

  三是聚焦“两区”建设,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加大“两区”知识产权工作先行先试力度推动出台《“两区”建设知识产权全环节改革行动方案》,中关村科学城获评首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出口基地,“知识产权保险试点”和“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政策”入选“两区”建设十大最具影响力政策。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简报专版刊登《北京自贸试验区推进知识产权改革 提升科技创新活力》的经验做法。首创的企业“白名单”双向推送机制,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国示范典型案例。试点的知识产权海外纠纷法律费用保险已人工智能、数字安全等领域企业提供风险保障4200万元。聚焦核心技术产业主体,引导在京央企或产业龙头企业建设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截至2022年底,本市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达到5家,居全国首位。

  四是优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一网通办”,实现专利权质押登记业务告知承诺制。北京、中关村两个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着力提升专利预审服务质效,新增量子科技、集成电路、生物信息学等领域55个专利预审服务分类号。发布《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第一版)》,确定38个服务事项,积极推进61项服务措施。完善“1+17+N”多层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体系建设成效被纳入“2022年科技体制改革案例”。打造优化营商环境“北京做法”,统筹推进营商创新试点及优化营商环境5.0改革25项任务落实落地。自2022年5月30日起,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正式对外提供北京市知识产权担保信息查询服务,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北京经验”。

  五是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提升首都知识产权影响力。强化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合作,WIPO GREEN城市加速项目北京试点中的社区新能源车充电设施案例和餐厨垃圾就地处置案例,入选WIPO GREEN 2022年度回顾报告成功案例。“4·26”知识产权宣传周期间,围绕“全面开启知识产权强国示范城市建设新征程”主题,发布《2021年北京知识产权保护状况》、2021年度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十大案例、通报全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并发布年度全市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例,举办各类宣传活动121场。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讲好中国知识产权故事》。成立全市首个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多元调解实体平台“北京市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中心”,建立18家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全年共受理纠纷5815件、调解成功3777件。

  2023年,首都知识产权工作承载着重要使命,面临着重要机遇。全市知识产权系统将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北京市知识产权强国示范城市建设纲要(2021-2035年)》《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发展规划》的落地实施,深化知识产权全环节改革,营造国际一流知识产权营商环境,着力强化全链条保护,提升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效能,提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质量,扩大知识产权务实合作。


分享:
咨询电话:010-55536378
技术支持:cujinzhongxin@zscqj.beijing.gov.cn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主办:北京市知识产权局 承办: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中心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网站
是否继续?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