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十年的技术调查官制度正为知识产权审判提质增效。8月14日,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与清华大学法学院联合主办的技术调查官制度运行成果暨前沿研讨会上,记者了解到,截至2024年底,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先后选任技术调查官306人,参与4360件案件技术事实查明工作,出具3000余份技术调查意见,助力技术类案件审理周期整体缩短近四分之一,2024年技术类案件结案数量较2016年增幅达216%。
2014年,技术调查官制度在我国确立,在知识产权案件审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宋鱼水介绍,技术调查官贯通参与该院专利民事、行政案件的审理,实现专业领域、诉讼流程全覆盖。该院技术调查官领域涵盖机械、化学、医药、材料、通信、电学、光电等七大传统技术领域,参与的诉讼环节涵盖诉前保全、庭审、勘验、证据保全、调解、判后释明全流程。
在案件审理中,技术调查官既是技术助手,也是技术“翻译”。凡是技术调查官参与庭审的案件,庭后即时完成合议;需要技术调查官出具技术调查意见的,参与具体诉讼活动或咨询后一周内提交。在技术调查官的辅助下,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技术类案件结案数从2016年的1430件上升到2024年的4524件,年均增幅24%。技术类案件审理周期整体缩短近四分之一。由技术调查官参与审理的专利行政案件上诉率低于其他行政案件5个百分点,改判率低1.74个百分点。
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的李艳琴,自今年初交流至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担任技术调查官以来,已参与民事侵权、行政诉讼、权属纠纷等类型案件30余件。李艳琴介绍,在一起德国某公司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行政纠纷案中,技术调查官通过制作三维模型,将涉案专利要求保护的传热管表面翅片结构立体化呈现,帮助法官更快理解技术要点。“技术调查官是法官的技术参谋,需要坚守中立公正底线,以技术真相为唯一准绳开展工作。”李艳琴说。
在技术调查官的参与下,法官对于疑难复杂、跨领域的技术事实的把握更加精准,输出的裁判规则更具权威性和影响力。“龙芯”指令集著作权侵权案中,技术调查官辅助合议庭查明涉案技术事实,最终认定不构成侵权,该案作为典型案例入选人民法院案例库。一起药品专利链接案件中,技术调查官就是否以仿制药的申报材料作为比对基础、必要技术资料的确定、涉案技术方案的理解等内容提供技术支持,该案入选2024年北京法院十大案例。
制度建设方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在重大案件或交叉学科案件中探索由“双技术调查官”共同参与,以提升技术事实查明的精准度;构建技术调查官资源共享机制,先后指派技术调查官参与北京市三级法院49件技术类民事案件的技术事实查明工作;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调派,参与法庭及京外法院13件技术类案件的审理。该院各项成熟的经验做法,被纳入最高人民法院规范性文件,指导相关法院参考适用。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