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专栏 > 专题详情
海淀区中心
一、服务内容
北京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海淀区中心(以下简称区中心)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北京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意见》要求,有效发挥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作用,通过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平台,为企业纠纷应对提供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服务。2022年,海淀区某专精特新企业向区中心求助,该公司医学图像处理软件产品遭到外地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侵权,通过诉讼维权,一审法院判决虽支持侵权成立,但公司认为判决赔偿数额过低且不合理,并未对被告产生震慑作用,企业著作权未得到充分保护,请求得到区中心的指导。区中心接到企业求助后,综合分析认为,随着辖区内中小企业业务拓展至全国,如何在外地维权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具有典型性,借助协同保护平台,邀请海淀区检察院专家一起与企业进行面对面座谈。通过对维权案件深入分析,检察院专家从证据收集,司法流程、维权要点等方面做了详细讲解,区中心对专利权利要求范围,侵权判定等内容做了细致分析。通过知识产权专业化的指导,从法律层面、实践层面为企业提供了维权路径。
二、服务成效
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平台的作用,针对企业具体案件进行面对面指导,经过全面透彻的讲解,企业对案件流程、维权要点难点有了清晰的认识,拓宽了证据取证方法,增强了对案件必胜的信心。区中心通过此案例,检验了协同保护机制的必要性、时效性和重要性。同时看到了现阶段企业维权中难点痛点问题,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三、案例点评
海淀区中心积极探索维权援助大保护模式,先后与海淀区人民法院,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海淀区文化市场执法队,首都知识产权服务业协会等司法、行政、行业协会等部门签订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协议,设立知识产权工作平台、协同保护公证联络站等,加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本案例通过所搭建的协同保护工作体系,为区内科技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专业化指导,有效发挥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解决机制的作用,同时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知识产权维权渠道,并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构建优质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