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专栏 > 专题详情
报送单位: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站
一、案例主题
支撑重点工作任务。
二、服务内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西城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极为丰富,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站通过普查和立项,逐步建立并完善非遗项目名录体系,梳理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并以北京市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作为保护单位的非遗项目为试点,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围绕“厂甸庙会”“京作核雕”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商标保护”作为切入点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工作站组织专家分析两个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并根据与这两个非遗项目相关的商品或服务确定商标申请的类别,在商标设计上,注重体现非遗项目的内涵,确定“厂甸庙会”以文字注册商标,“京作核雕”则以非遗传承人的肖像与文字的组合注册商标。
三、服务成效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既是落实《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艺、传统知识的开发利用”的具体举措,也是我市加快知识产权首善之区建设,助力西城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迫切需求,更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传统文化保护事业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西城区作为古都北京的中心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作为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标注册,逐步建立并完善非遗项目知识产权体系。
2021年,以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商标申请人提交商标注册申请11件,其中已有五件被国家知识产权局予以初步审定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