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报:商标业务受理窗口试点开展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初见成效——优化服务出实招 精准施策促发展

2021年06月18日宣传教育处

一方小小的窗口,传递着满满的服务温情。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是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的基础保障,为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织好便民利民的公共服务网,更好地发挥全国商标业务受理窗口服务创新主体的骨干节点作用,切实为民办实事,2020年9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共服务司组织北京、山东、浙江和广东四省市部分有条件的商标业务受理窗口试点开展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半年多来,参与试点的窗口因地制宜,创新思路,丰富、优化、拓展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内容,充分响应创新发展需要和社会公众需求,工作初见成效。

拓展服务内容

走进北京市石景山区企业开办大厅,“石景山知识产权服务专区”几个字格外醒目。在这里,商标服务窗口、专利服务窗口、“惠微通”金融服务窗口一字排开,工作人员耐心地指导着申请人办理业务。“今年4月,为满足办事群众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需求,我们开设了知识产权服务专区,为办事群众提供免费的新一代地方专利检索及分析系统和中国商标数据库的查询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杨超向记者介绍,“我们在原有的商标受理窗口基础上增设专利咨询服务窗口和‘惠微通’金融服务窗口,实现了由原来的单一商标业务受理服务扩展到商标服务、专利服务、保护服务、金融服务、政策兑现等40多项全链条服务。”

不只是石景山受理窗口。在浙江省,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宁波受理窗口获商标、专利质押登记授权,实现知识产权质押登记服务“一窗通办”,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台州受理窗口启动产权质押登记(台州)服务窗口,实现专利商标“同窗受理、一窗通办”。

商标业务受理窗口积极开展信息公共服务,拓展窗口服务内容。部分试点窗口不仅充分利用中国商标网、新一代地方专利检索及分析系统、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资源,积极开展专利和商标检索、咨询等服务,而且还在原商标业务受理业务基础上,充分利用资源,增加专利业务相关服务,积极落实“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提高窗口的综合服务能力。

丰富服务形式

“我们园区的企业对专利申请、创牌、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的需求比较强烈,想请专家为企业做相关指导。”针对宁波北仑区大碶高档模具产业基地众多企业的需求,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商标处组织一支队伍,把知识产权服务送上门。“为进一步满足办事群众需要,我们多次开展‘流动受理窗口’服务活动,组织窗口工作人员在全市各地现场办理商标业务,并提供商标业务咨询和专利检索服务的推广。”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商标处副处长黄迪介绍,“我们窗口的工作是与品牌指导服务站工作深度融合的,双方合作开展地理标志挖掘、产业集群集体商标培育、外贸企业转内销品牌培育、专利申请等服务。”

窗口有限,服务无限。参与试点的窗口积极走出柜台服务,走近办事群众,主动宣传知识产权基础知识和便民利民政策。在广东,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广州南沙受理窗口深化知识产权宣传工作,设置知识产权法规普法宣传展板、印制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册、举办知识产权专题培训会,营造尊重知识产权、重视知识产权的社会氛围。在山东,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泰安受理窗口开通知识产权服务“直通车”,主动分析相关产业商标布局结构,将相关信息直接反馈给创新主体。

部分试点窗口引进市场化服务资源,为社会公众和创新创业主体搭建便民服务桥梁。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台州受理窗口引进法律、金融、保险、公证等知识产权相关服务机构驻点窗口现场办公,丰富窗口服务资源;引进多家服务机构入驻窗口所在的办公区,集成咨询、代理、托管、维权、投融资、成果转移转化及标准制定等知识产权全链条“一站式”服务。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石景山受理窗口建立了“专业机构价值评估、市场监管信用评估、金融机构风险评估、小微企业融资风险代偿补偿资金”的“三评一补”机制,在知识产权服务专区引进代理机构、金融机构,帮助科技型小微企业利用专利、商标价值拓宽融资渠道。

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共服务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商标业务受理窗口试点开展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是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便利化、集约化、高效化的重要举措,下一步将加大对有条件的商标业务受理窗口开展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指导和支持,积累工作经验,探索创新服务模式,持续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骨干节点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本报记者  李 倩  通讯员  张永建  赵 予

电脑版|移动版

版权所有:北京市知识产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