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12日宣传教育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作为创新的实践者,国有企事业单位承担着科技攻关的重要使命和大量政府投入的重大科技项目,如何充分释放其发展动能?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孟凤朝也担任中国专利保护协会会长一职,深谙知识产权工作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我们需要更深层次地将知识产权制度运行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相衔接、相融合。”他说。
孟凤朝表示,我国国有企事业单位在知识产权管理上还存在短板。“当下,国有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普遍较为粗放,难以有效将国家战略性投入转化为保障产业安全的知识产权资源。”
相关调查显示,仅有17.6%的高校与9.5%的科研机构建立了知识产权专职管理机构,一些中央科技型企业仅有1名至2名专职人员,与科技投入、知识产权产出规模不相匹配。
“就国家科技项目管理而言,知识产权管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孟凤朝表示,在立项过程中,很多国有企事业单位没有有效运用专利导航,实现更高起点的创新,并指导开展科学的专利布局;在项目管理中,对知识产权没有合理设置相应绩效目标,没有树立质量和产业化导向,对关键技术形成知识产权的质量以及后续转化实施情况难以进行有效评价。
孟凤朝认为,做好关键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战略布局是推动我国知识产权工作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的关键因素之一,需要充分调动国有企事业单位参与其中,完善科技项目管理机制,提高财政投入的产出绩效,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好重大科技成果。
“建议大力提高国有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构建标准化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实施创新全过程知识产权管理。”孟凤朝表示,应加大知识产权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专员等力量配备,强化知识产权与科技研发、战略规划、财务资产等部门的协调联动。优化考核评价机制,牢固树立专利质量导向,避免对专利成果简单数数,借鉴论文代表作评价制度,重点关注关键技术核心专利的创造和储备。
“我国应建立财政资助科研项目形成专利的声明制度。”孟凤朝告诉记者,声明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政府对财政资助项目的专利产出质量和运用效果进行科学评价,并推动有效运用。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相关做法,通过适当方式在专利申请文件中注明受资助项目信息,为相关专利的有效监测、绩效分析和科学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孟凤朝建议,强化财政资助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建立健全国家科技项目知识产权管理机制,根据各类科研项目的类型特点,分类合理设置知识产权产出目标和评价指标。加强跨部门工作协同和信息共享,依托专利声明制度,在专利审查过程中及时发现并反馈财政资助科研项目产出专利的申请质量问题,指导优化重大项目专利布局。鼓励项目承担单位开展关键领域专利导航分析,不断提高专利布局能力,筑牢织密重大科技成果的专利保护网。(记者 吴珂)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原文链接:https://www.cnipa.gov.cn/art/2021/3/10/art_55_157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