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4日宣传教育处
各地相继出台知识产权助企纾困措施——
推出“政策包” 送来“及时雨”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如何让市场主体少一份创业的压力、多一份创新的动力?近期,各地方知识产权部门出台的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犹如一场“及时雨”,提振了市场主体的信心,温暖了创业者的内心。
助企纾困,各地知识产权部门打出“组合拳”,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出台的各项稳企惠企措施,旨在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积极发挥知识产权作用,让市场主体吃下“定心丸”。
加大金融支撑“力度”
近期,不少企业面临资金压力大等问题,对于一些创新型企业而言,依靠知识产权“轻资产”可以获得必要的资金补给。为此,多地知识产权部门发布了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相关政策。
近日,上海发布《疫情防控期间有关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信息表》,公布了18家金融机构共26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担保、保险等产品服务信息。此外,上海还开通了企业专利质押登记应急流程,实现质押登记和质押登记书电子版本在线办理。
今年内完成知识产权融资500亿元以上,服务企业1万家以上——这是广东省用知识产权举措助企纾困的目标。近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台《关于精准帮扶市场主体助力扎实稳住经济的若干措施》,提出5个方面16项举措。其中,广东实施的知识产权金融创新促进计划,旨在缓解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难问题。
“这笔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来得非常及时高效,为企业扩大生产注入了动力、增添了信心。”江苏省连云港市港圣开关制造有限公司(下称港圣公司)有关负责人在收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款项后十分激动。今年4月,港圣公司受疫情影响,面临资金紧张情况,生产经营受到较大影响。江苏省连云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指导企业利用几十件专利和商标,通过知识产权质押渠道融资,24小时内完成了授信审批和专利质押登记。该公司与南京银行签订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协议后,第二天就拿到了银行贷款,解决了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
加快专利转化“进度”
为拓宽专利运用渠道,加快专利转化“进度”,多地知识产权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推进专利转移转化,为企业“雪中送炭”。
近日,北京市财政局和北京市知识产权局联合印发了《北京市专利转化专项资金实施细则》,明确专项资金支持的方向和标准,提高知识产权转化率和实施效益,促进创新成果更多惠及中小企业。北京市知识产权局按实际交易金额的40%对符合标准的中小微企业购买专利给予支持,单个企业最高补贴100万元,降低了中小微企业获得专利技术的门槛。目前,北京首批专利转化专项资金已拨付到位,共支持100余家单位,支持资金超过2000万元。
中小微企业是浙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疫情之下,很多企业发展受阻。近日,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出台专利转化专项计划资金支持政策,浙江省行政区域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服务业企业、事业单位等,通过“浙江知识产权在线”平台申报,经审核符合相关标准的,可获得50万元至200万元不等的资金支持。
助企纾困,要让市场主体“真解渴”“早受益”。全国各地知识产权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有力有效的政策,增强了市场主体应对困难的底气,为企业发展夯实了“稳”的基础,为经济发展积蓄了“进”的力量,助力我国经济“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本报记者 冯飞)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