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之窗:2021年北京市知识产权综合实力持续全国领先,在全球科技城市集群榜单中排名第3位

2022年04月22日宣传教育处

  03

  ▲4月21日上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北京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新闻发布会,市知识产权局、市版权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文化执法总队、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情况。

  04

  05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潘新胜介绍北京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情况:

  一、2021年北京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情况

  2021年,北京市知识产权综合实力持续全国领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显示,北京在全球科技城市集群榜单中排名第3位。在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年度考核中成绩为优秀。

  2021年,全市专利授权量19.9万件,其中发明授权量7.9万件;全市商标注册量42.8万件;著作权登记量102.5万件;植物新品种申请量649件,授权量366件。在第22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中,获金奖8项,居全国首位。截至2021年底,全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85件,持续全国领先;有效发明专利量40.5万件;商标有效注册量257.9万件。

  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方面,市知识产权局办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645 件。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办结知识产权类案件580余件,罚没款2700余万元。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检查各类实体经营单位1043家次,巡查网站3千余家次,结案82起,罚没款50.62万元。市版权局监测发现侵权链接总计1991.4万条,受理版权纠纷调解案件10246件。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种子和植物新品种权检查2291次,未发生植物新品种权侵权案件。市公安局破获侵犯知识产权案件1262起,刑事拘留875人。北京海关查获涉嫌侵权商品3284批次,63.4万余件。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方面,全市各级法院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85954件,审结案件74805件,其中审结知识产权民事案件48316件、行政案件26489件。市检察机关共受理审结、审查、逮捕侵犯知识产权案件196件415人,依法批准逮捕106件164人。全市17家知识产权类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受理知识产权纠纷11040件,调解成功4438件。全市共接收知识产权举报投诉1639件。

  二、主要工作特点

  一是完善知识产权顶层设计,凝聚知识产权工作合力

  坚持党对首都知识产权事业的全面领导。全市各单位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5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蔡奇书记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和陈吉宁市长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与北京市政府知识产权合作会商暨知识产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自觉站在“两个大局”高度认识和把握知识产权工作。优化首都知识产权顶层设计和政策体系。编制发布《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发展规划》;研究起草《北京市知识产权强国示范城市建设纲要(2021-2035年)》,并经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研究通过;《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已正式颁布;《北京市种子条例》已于2022年4月1日正式施行;颁布《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民事诉讼证据规则指引》。首都知识产权顶层设计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发挥区域知识产权集群优势。怀柔区整体布局怀柔科学城知识产权工作,平谷区建立“三省四地”知识产权合作联席会议机制。丰台区查处侵犯“袋鼠”注册商标专用权案入选全国第一批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优秀案例。房山区成功注册“房山黄芩”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密云区加强蜂产业商标品牌培育。加强京津冀知识产权领域合作,开展区域品牌推介,强化商标专用权跨省市保护。二是加强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保护,为北京冬奥保驾护航健全工作机制。印发《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保护实施方案》,成立市级工作专班,建立健全市级横向协作、市区纵向联动工作机制,市区执法、司法部门构建重大案件会商机制和线上线下一体化协同监管机制,实现冬奥知识产权全方位、立体化保护。加大监管力度。针对“一墩难求”引发的制假售假问题,迅速组织执法力量,加大重点领域检查力度。加强赛事节目版权保护,联合有关部门主动约谈重点互联网企业,严格规范互联网平台赛事转播和营销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冬奥纪念品、隐性营销等各类侵犯冬奥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宣传引导。组织全市冬奥知识产权保护业务培训,指导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排查冬奥侵权线索。制作冬奥知识产权保护公益宣传片、海报及宣传口号,在网络平台、公共交通、公共服务工作站等多渠道传播,形成宣传热潮。多部门联合录制广播电台节目,宣传“咱们身边的奥林匹克标志”。三是多方协同,打造知识产权多元保护格局“北京样板”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市公安局会同相关部门建立知识产权执法司法协作机制。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与市检察院联合建立移送案件监督保障机制。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建立专利授权确权行政案件线上审理工作机制,全市检察机关推行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双向衔接线索移送机制,我市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衔接机制更加顺畅。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持续推进网上立案和云庭审,版权登记全面实现一网通办和登记数据的数字化服务。在全国率先实现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检察案件中均引入技术调查官作为专家辅助案件办理。入驻服贸会、环球影城等大型展会活动,实现知识产权“零投诉”目标。严厉打击涉嫌“元宇宙”商标抢注和“蹭热点”等商标恶意抢注行为,维护市场秩序。高质量建设专利行政裁决示范区。创新审理模式,简单案件当庭宣告裁决结果,部分案件采用“先行裁驳,另行请求”的方式审结,提高裁决效率。深化知识产权领域纠纷多元调解。成立北京市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中心,实现知识产权保护多元调解实体化运行。北京、中关村两个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深入对接行政、司法、仲裁、调解、检验鉴定、公证等渠道和环节,“一站式”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进一步完善。探索推进商标行政案件诉前化解机制,不断深化“多元调解+速裁”工作。四是聚焦知识产权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两区”建设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我市被评为国家专利转化专项计划首批支持省(市);海淀区、朝阳区开展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重点城市建设,推动建立5G、人工智能等4个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平台,在芯片、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孵化近20所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印发《北京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方案(2021-2023年)》,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企业白名单双向推送机制。开展知识产权保险试点,《“五项结合”为知识产权“上保险”》入选商务部最佳实践案例。我市首个专利许可证券化项目“中技所-中关村担保-长江-1-10期知识产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获批,15家高新技术企业入池获得融资。推进全方位公共服务。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国率先实现地市级综合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全覆盖。知识产权综合业务受理窗口实现商标注册申请、商标注册后续业务、注册商标专用权出质登记、专利申请受理、专利事务服务业务“一窗通办”。五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首都知识产权影响力加强知识产权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业技术资源,举办服贸会马德里国际商标体系推广研讨会、中关村论坛知识产权平行论坛。积极推动国家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基地落地北京。支持在京机构主导制定首个知识产权管理国际标准,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推进海外维权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国率先打造“应对指导、信息系统、专家支持、人才服务、分析研究”“五位一体”海外维权综合服务体系。海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信息库已汇聚98个国家的8万余件诉讼案件信息。

  三、2022年北京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思路

  今年,全市知识产权系统将坚持首善标准、对标国际一流,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抓好局市会商议定书各项任务落实,一体推进《北京市知识产权强国示范城市建设纲要(2021-2035年)》《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宣传贯彻落实。二是推动“两区”知识产权全环节改革行动方案落实,认真做好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评价工作。三是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强化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模式,提供便民利民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四是深化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心服务窗口、证券化等工作。五是推进建设本市知识产权综合公共服务平台,提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效率和便利化程度。六是深化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合作,完善快速响应研判等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机制,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七是全面推进首都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举办系列知识产权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

  来源:首都之窗

电脑版|移动版

版权所有:北京市知识产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