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报:让创新成果更好惠及人民

2021年12月08日宣传教育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形成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让创新成果更好惠及人民。”如何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中落实好这一重要指示?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下称《纲要》),对此作出明确部署。

  《纲要》提出,打通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贯穿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各环节,是各环节之间的“连接器”,为保障知识产权全链条良性运转、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和价值实现提供着重要支撑。

  把握“便民利民”这个工作基点,是提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关键。《纲要》专门设立“建设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板块,多位受访专家表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要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要务,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追求。《纲要》相关部署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知识产权服务领域的生动诠释和体现。

  以人民为中心优化服务

  当前,我国正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正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各级各类创新主体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在此背景下,《纲要》强调要加强覆盖全面、服务规范、智能高效的公共服务供给,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完善国家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是知识产权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冯晓青认为,国家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应当定位于公益性的知识产权数据中心,而不是商业性的。这一基本定位能够为全国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的投资、运行以及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确定基本框架。而在界面设计方面,应当体现服务为民、检索便利、界面友好、简约等原则,便于社会公众能在较短时间内比较方便地查询、检索和利用相关知识产权信息。

   “在发展‘国家队’的同时,应鼓励地方建设特色化、专业化知识产权数据库和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各类数据资源的共享和互通。进一步拓展各类知识产权基础信息开放的广度、深度,实现知识产权信息与经济、科技、金融、法律等信息的共享融合,实现从知识创造到驱动发展的全链条信息贯通和覆盖。”天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傅利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要构建一个政府引导、多元参与、互联共享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为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便民、均等的公共服务,满足其多样化的创新需求,切实提高社会满意度和人民获得感。”

  以标准为核心规范服务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既涉及到专利、商标、原产地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不同类型,又涉及到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各个环节,服务对象既包括个人、中小企业、大企业,还包括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不同创新主体,既面向国内,也面向国际,服务手段既包含线上服务,也包含线下服务,必须加强公共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建设。

  如何让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更规范?《纲要》明确,要明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事项和范围,制定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和服务标准。统筹推进分级分类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大力发展高水平的专门化服务机构。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线下线上手段。线下应通过不断优化办事流程,保障公共服务资源供给,实现供需合理匹配;线上则要充分运用新技术,依托各级各类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智能便捷的服务。”傅利平指出,同时要做好知识产权数据采集加工、信息利用、信息服务等的标准化、规范化工作,保障各类信息资源和平台的互联互通,实现线下线上优势互补、融合发展。

  以信息为轴心升级服务

  知识产权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对知识产权信息的充分把握和利用。能否用好知识产权信息这座“金矿”,是提高知识产权信息传播利用效能、助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纲要》指出,建立数据标准、资源整合、利用高效的信息服务模式。对此,傅利平认为需要在四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加强知识产权数据标准制定,增加数据资源供给,充分发挥市场在数据要素配置中的作用。二是要处理好数据开放与数据隐私保护之间的关系,充分实现知识产权数据资源的市场价值。三是要推动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协调发展,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四是要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加强国际知识产权数据交换,提升运用全球知识产权信息的能力和水平。

  截至目前,全国各省区市和副省级城市都设立了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机构,建设了101家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初步形成了在华TISC网络,遴选认定了80家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这些重要网点覆盖了各种类型高校和各类机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

  而在市场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方面,随着知识产权战略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服务分工日益细化、服务链条不断延伸、服务效率显著提升,全国从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机构已超过6000家,个性化高端定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不断涌现。

  天津大学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张俊艳认为,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协调发展,有助于提高知识产权综合服务水平。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与市场化服务相互补充、互相促进,公共服务是市场化服务的前提和基础,市场化服务是公共服务的拓展、深化和延伸,二者协调发展,方能更好地服务于高质量发展。

   “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化、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织好织密知识产权服务网,不断提升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才能更好地为创新主体提供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并为知识产权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张俊艳表示。(王宇)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电脑版|移动版

版权所有:北京市知识产权局